中国钢铁迈向低碳未来的努力及面临的挑战
2021年将作为开启中国低碳时代的元年而载入史册
继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20年9月正式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、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后,脱碳成为中国社会的一项首要任务。2021年初开始,中国的决策机构和各行各业启动了一系列史无前例的脱碳行动。
脱碳措施密集出台
中国政府是推动一系列脱碳行动的核心力量。10月24日,作为中央层面的顶层总体部署,《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》正式亮相。随后,在格拉斯哥举行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,中国政府正式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组织秘书处提交了《中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成效和新目标新举措》和《中国本世纪中叶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》。10月26日,国务院印发了《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》,该方案提出了能源和工业领域的具体目标,工业领域包括钢铁、建筑、运输以及循环经济。
7月16日,中国国内的碳排放交易系统正式投入运行。这标志着全球最大的全国性碳排放交易系统正式启动。发电行业成为2021年首个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行业,该行业约占中国碳排放总量的40%。中国政府多次重申,2025年前,钢铁行业将纳入全国碳排放交易系统。
钢铁行业的脱碳行动
钢铁已经被中国政府列为脱碳计划的重点关注行业。除宏观性的基本政策之外,中国政府还在2021年制定了专门针对钢铁行业的举措。据悉,《钢铁行业碳达峰及降碳行动方案》已经基本编制完成,预计不久将对外公布。
2021年,中国政府针对钢铁行业采取的最直接的碳减排措施是压缩钢铁产量,即确保2021年实现粗钢产量的同比下降。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,实际成果是2021年中国粗钢产量同比减少了3190万吨,降至10.328亿吨,这是六年以来钢铁产量首次出现同比下降。
为进一步控制国内钢铁产量,财政部决定自2021年5月1日起取消部分钢铁产品的出口退税,以此限制钢铁产品的出口。根据相关通告,对于主要冷轧薄板材、彩色涂层卷材、高合金钢筋、无缝钢管、不锈钢薄板材以及中厚板材,全部取消13%退税。生铁出口关税从10%升至15%,但废钢出口关税仍维持在40%。
废钢的充分利用与循环经济
中国的决策机构倾力推动充分利用废钢替代铁矿石,减少钢铁行业的碳排放。2021年1月,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指南,将国内废钢供应量的发展目标设定为从2020年的2.6亿吨升至2025年的3亿吨。
7月,国家发改委公布《“十四五”循环经济发展规划》,将国内废钢供应量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提升至2025年达到3.2亿吨,将废钢对粗钢总产量的贡献值从2020年的仅10%提升至2025年的30%。中国曾在2019年7月推出废钢进口禁令,该禁令于2021年1月被部分取消。尽管如此,由于各种原因,2021年的实际废钢进口量仅为56万吨,远低于2009年高峰时的1369万吨。
行业协会及钢铁企业的行动
作为行业协会,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脱碳规划中发挥着积极作用。2021年4月,中钢协新组建了钢铁行业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,来自中国钢铁生产企业、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360位专家加入该委员会。中钢协还积极组织碳排放相关培训,并为低碳排放制定了相关行业标准。
与此同时,中国的钢铁生产企业正在采取实质性的脱碳措施。2021年,中国四大钢企—中国宝武钢铁集团(全球最大钢企)、河钢集团、鞍钢集团以及包钢集团公布了2050年脱碳路线图。河钢集团制定了在2022年实现碳达峰的雄心勃勃的目标,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宣布将在2023年实现碳达峰。11月,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启动全球低碳冶金创新联盟,该联盟的预算将用于资助首批25个科研项目。在华北地区的宣化市,河钢集团正在兴建一处年产量在60万吨的氢能直接还原铁工厂,根据计划,该厂产能将在几年内翻一番。中国第二大私营钢企—建龙集团也启动了脱碳项目。2021年4月,该公司在华北地区内蒙古兴建的30万吨氢能直接还原铁工厂开始投产。
未来挑战
尽管中国制定了新的政策措施并采取了大量行动,但钢铁行业的脱碳工作仍然面临诸多挑战。其中包括:
以铁矿石为原料的高炉-转炉流程产能占比居高不下,并且高炉都很新;
废钢面临的问题不仅是供应量,还包括质量;
用于对外披露和排放交易的碳排放数据准备不足;
钢铁行业的脱碳融资问题,2022年至2050年间,所需资金可能超过3万亿美元;
中国经济增速持续减缓,这可能减弱未来行业脱碳的动力。
尽管如此,毋庸置疑的是,中国社会已经具有强烈的碳减排和减少污染的意识。对于钢铁行业而言,相关政策的制定、废钢用量的增加、工艺效率的提升以及突破性技术的开发,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将推动钢铁行业走向低碳的未来。(钟绍良 世界钢铁协会副总干事、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)